铝合金门窗4性能检测要求
文章目录:
1、开发商提供的门窗要不要换?来听听老师傅的分析,别盲目跟风2、头条日记(铝单板牌号及状态)3、住房升级:一砖一瓦总关情
开发商提供的门窗要不要换?来听听老师傅的分析,别盲目跟风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买房的首付已经掏空了多年的积蓄,后面的装修又需要一大笔钱。因此,装修新房的时候,应该“能省则省”。
装修的过程中,有一些没必要花钱的地方,千万别乱花。
比如说,开发商提供的门窗,很多人都说质量有问题,装修的时候要全部换掉。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没良心的开发商,为了压缩建造成本,的确会做一些偷工减料的事情。
比如,之前就在报道里面看到过,开发商提供的防盗门,内部其实是蜂窝纸板,质量实在有够烂。这就引发了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的信任危机,大多数业主在装修时,都会考虑把门窗换掉。
其实,也有一些比较有良心的开发商,提供的门窗质量都是非常好的。
甚至,业主自己更换的普通门窗,都没法和开发商提供的门窗质量相提并论。
对开发商提供的门窗到底要不要换掉呢?
下面我们来听听资深的老师傅分析,根据自家门窗的实际情况,还有装修风格,来考虑是否要换掉。不要盲目跟风,减少不必要的花销。
门要不要换?
开发商提供的入户门,都是经过消防部门验收的。所以,不建议更换。
无论是材质、防腐、耐用程度等方方面面,基本上都能够满足日常所需。
注意入户防盗门的安全等级:
入户门的安全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级,甲最高,丁最低。
一般来说,开发商提供的入户门,都在甲乙两个等级。
至于怎么区分,我们可以通过门侧的钢印来判断,如果印着“甲”,那就代表着是甲级的防盗门。
一定要换锁:
入户防盗门的质量是没有问题,但是门锁是一定要换的,因为开发商可能会掌握着钥匙,而且普通门锁的安全等级不够。
门锁的安全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最低,C级最高。
现在都流行智能锁,智能锁的锁芯大多都是C级,安全性很高,而且可以通过密码、指纹来开门,特别方便省事。
喷漆、毛毡,改变门的外观:
开发商自带的入户防盗门,基本上都是猪肝色,颜值比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油漆喷涂改色,或者利用毛毡更改门的样式。
这两种方式都很经济实惠,可以把入户门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而室内的门板就更加不用操心了,连门锁都不用换。
因为入户防盗门的安全性足够好,室内就不会有问题,如果防盗门都被“攻破”了,室内的普通锁更不在话下。
可以根据室内装修风格的效果,对室内门进行改造。
一扇入户防盗门,至少也需要四五千块,室内门至少也要七八百块。
如果把所有的门都换掉,安装、运费乱七八糟加起来,得多花近万块,真心没必要浪费。
窗户要不要换?
现在开发商提供的窗户,大多数铝合金窗户,甚至有些比较高端的小区,还会提供断桥铝。
如果验收质量没有问题的话,一般都不需要更换。
换窗户的缺点:
而且,现在开发商基本上都是先安装窗户,然后再做外墙保温。
如果把窗户拆下来更换的话,会破坏外墙保温,而且密封性也没有原本那么好。
之前经常听身边的朋友抱怨,说自家换了窗户之后,就会存在漏水、渗水的情况。
而没有更换的窗户,密封性就很好,很少出现漏水、渗水的问题。
碰到下面这3种情况,窗户可以换掉:
1、卫生间需要考虑私密性和采光,为了保护卫生间的私密性,可以考虑把开发商提供的窗户,换成磨砂或者大花纹的玻璃窗。
2、如果阳台的窗户并不是断桥铝,而是普通的铝合金,或者是质量比较差的塑钢窗。
强烈建议换掉,最好换成断桥铝,颜值在线,密封性也好。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断桥铝的价格,是普通窗户的好几倍。
3、卧室是睡觉的地方,要营造出舒适的睡眠环境,就要做好隔音效果。
如果是普通的铝合金窗户或者塑钢窗,建议换掉,换成隔音效果好的窗户。
比如,采用三层中空的玻璃,隔音、隔热、保温效果都很赞。
对于书房、厨房、杂物间等等功能区,只要能够满足采光条件,普通的铝合金窗户就够用了。
总结
听完资深老师傅的分析,犹如醍醐灌顶。很多人对开发商抱有抵触心理,一看到开发商提供的物品,都下意识觉得质量不行。
其实并非如此,开发商的东西都是大批量采购,价格方面更加具备优势。
不少人喜欢乱跟风,一听别人忽悠,立马就破防了,各种拆拆拆、换换换、买买买,结果吃亏的往往都是自己。
头条日记(铝单板牌号及状态)
铝板幕墙是我们在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幕墙形式,他的形式多种多样,像大面铝板、铝板吊顶、铝板雨蓬 、铝板包柱、穿孔铝板等,那我们幕墙用到的铝板都是用的哪种材质及它的热处理状态是怎么区分的呢?
铝板幕墙样式
铝板牌号按照合金及含量的不同可分为:
1、1xxx系列铝板:其为纯铝,含铝量最大,可达99%。市面上主要是1050和1060,其中50和60分别表示铝含量为99.5%和99.6%。其特点是密度小,导电和导热性能好,抗腐蚀性能好,可焊接(气焊、点焊、氩弧焊)。
2、2xxx系列铝板:其为铝铜或铜铝镁合金,含铜量较大,可达3-5%。市面上主要是2A11和2A12,其特点是强度大,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抗腐蚀性能不好,难焊接且不易阳极氧化。
3、3xxx系列铝板:其为铝锰合金,含锰量在1.0-1.5%之间。市面上主要是3003和3004。其特点是防锈性能较好,抗腐蚀性能好,可焊接。但其强度不高,国内幕墙其为最常用。
4、4xxx系列铝板:其为硅铝合金,含硅量较大,可达4.5-6.0%。市面上主要是4A01。其特点是耐磨、耐热,抗腐蚀性能好。
5、5xxx系列铝板:其为镁铝合金,含镁量较大,可达3.0-5.0%。市面上主要是5005和5052。其特点是密度低,抗拉强度高,延展性好,要求高的铝板幕墙也经常涉及此牌号的铝板。。
6、6xxx、7xxx、8xxx、9xxx其它这几中铝板我们幕墙用不到,就不做说明了。
大面铝板
铝板状态的分类:
H后面一般跟着两位数字,
第一位数量分为四级:1,2,3,4分别表示:
H1x:表示单纯加工硬化处理;
H2x:表示加工硬化及不完全退火处理;
H3x:表示加工硬化及稳定化处理;
H4x:表示加工硬化及涂漆处理;
第二位数量分为九级:1,2,3,4,5,6,7,8,9分别表示:
Hx1:表示Hx0和Hx2之间的硬度;
Hx2:表示1/4的硬度;
Hx3:表示Hx2和Hx4之间的硬度;
Hx4:表示1/2的硬度;
Hx5:表示Hx4和Hx6之间的硬度;
Hx6:表示3/4的硬度;
Hx7:表示Hx6和Hx8之间的硬度;
Hx8:表示全硬状态;
Hx9:表示超硬状态;
我们正常加工的铝板一般选用为3003-H24的铝板
铝板加工样式
住房升级:一砖一瓦总关情
解放军报
清晨6点,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总经理荣毅仁乘车出了家门。坐在车上,荣毅仁还在想着公司厂长说过的话——“解放军进城了,他们睡在马路上。”
尽管厂长再三确定他“所言非虚”,但荣毅仁还是不太相信——在他的印象里,哪有打了胜仗的部队睡马路的?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这一天,是1949年5月28日。解放战争已经打了3年多,国民党部队兵败如山倒。就在前一天,上海获得解放。此时,荣毅仁正着手安排家人迁居香港。
汽车驶到南京路路口,荣毅仁相信了那位厂长说的话。细雨连绵的街道旁,解放军战士头戴军帽和衣而卧,一个挨着一个躺在马路上。步枪靠墙摆放,机枪手直接趴在机枪上睡着了。
“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荣毅仁心中顿时产生这样一个信念。回家的路上,他改变了主意,决定让家人留在上海,并叮嘱公司“明天就开工”。
“胜利之师”睡马路,彰显人民子弟兵不变的本色。70年风云变幻,今天的人民子弟兵再也不用睡马路了。但流淌在他们血脉中的基因永远不会变。
人民子弟兵爱人民,人民也爱着子弟兵。随着中国日益繁荣富强,部队官兵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砖一瓦的“屋檐变迁”不仅是一部浓缩的军队发展史,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一砖一瓦总关情。今天,让我们穿越70年的时光,感受一代代部队官兵住的故事。
坑 道
“我们守在这里,就是为了祖国的亲人能安稳地睡个好觉”
也许是天公作美,2019年中秋节前一天,阴郁了好几日的天空终于放晴。住在陕西省合阳县甘贤村的84岁老汉雷丙义,决定出去晒晒太阳。
坐在轮椅上,沐浴着阳光,老人又一次陷入回忆。
1951年,年仅16岁的雷丙义瞒着家人参军入伍。怀着满腔报国热情的他没有想到,自己未来5年的军旅生涯,会在一条条阴暗潮湿、不见天日的坑道中度过。
当火车载着雷丙义来到朝鲜时,志愿军战线已经推进至“三八线”附近。雷丙义所在连队的任务是坚守“三八线”北侧一座山头,为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此时,新中国成立不到3年,“一穷二白”的家底,让志愿军与敌人的装备有着“天壤之别”。为了守住阵地,志愿军战士白天躲进坑道,避开敌人飞机、大炮的联合绞杀,待到晚上再发起进攻。
5年时间,雷丙义享受阳光的日子屈指可数。即使在白天,坑道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漆黑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发霉的味道。为了方便管理,连队规定战士们睡觉时,每人间隔3米、成横排“打地铺”。更令人煎熬的是坑道里的潮湿和阴冷,衣服洗了永远晒不干……
战斗打响,每天数以吨计的航空炸弹倾泻而下,炸得山摇地动,狭窄的坑道就像巨浪中的小船摇摇欲坠。巨大的爆炸声,震得雷丙义和几名战友的耳膜出了血。
当年的雷丙义还不到20岁,战斗的惨烈是他闻所未闻、不曾想象过的。每当他和战友们扛不住时,指导员就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守在这里,就是为了祖国的亲人能安稳地睡个好觉。”每当指导员说起这句话,雷丙义就会望着有亮光的坑道口,想念千里之外的家人。
雷丙义和战友们的坚守是有意义的。就在数十万志愿军在异国他乡流血牺牲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重重压力下迈出新生第一步——
1953年,中央启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轰轰烈烈展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宪法颁布,首架飞机制造成功;1956年,第一辆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问世……
待到雷丙义退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看到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他终于明白了指导员那句话背后的意义:“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蹲守了5年坑道,那些坚守的日日夜夜,一切都值得!”
大通铺
“勒紧裤腰带”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今天,在雷丙义家的大门上,有一道全村人都羡慕的“荣誉风景”——3块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颁发的“光荣之家”牌匾。这是他们一家三代从军的荣誉见证。
1976年,雷丙义的长子雷建荣参军入伍。当兵6年,雷建荣的脚步遍布川藏线。作为基建工程兵,雷建荣和战友们的任务,就是维护川藏线这条“大动脉”。
“一顶帐篷,打着地铺,路修到哪儿就住在哪儿。”繁重的工程任务,让雷建荣根本无暇关注住宿条件。这个关中黄土平原走出来的老兵,多年之后回忆往事只是憨憨一笑:“住‘大通铺’的日子是很少挨冻,战友们挤在一起暖和……那个年月有的住就很知足。”
其实,在雷建荣入伍当年,他的同乡秦德全刚好退伍返乡,两人在川藏线上擦肩而过。就在这条天路的终点——西藏,秦德全在那里坚守了7年。秦德全守在青藏高原上的大部分时光,同样住的是“大通铺”。
秦德全初到西藏时,全团找不到一座砖瓦房。为了抵御高原深夜的严寒,官兵只得在木棚上裹一层铁皮,到了太阳暴晒的白天,宿舍里又闷热得像蒸笼。
面对艰苦条件,部队领导一再强调:“同志们,我们不仅是战斗队,还是生产队、施工队!”在上级的号召下,秦德全和战友们开始一砖一瓦建设这个“家”。和泥、背砖、砌墙……等到秦德全退伍之时,新一茬驻藏官兵住进了他和战友们建造的第一代营房。
“生产队”和“施工队”,这两个称呼,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背景。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全军将士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服从经济建设和改革大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那个年月,祖国大江南北的军营处处可见的“大通铺”,成为当时许多军人的军旅记忆。
1975年,海军一支7人小分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西沙中建岛。在这座被称为“南海戈壁”的珊瑚岛礁上,战士们架起一顶顶帐篷,台风一来帐篷就没了踪影,他们只好在岸边搁浅的一艘废旧商船中打地铺,直到建起营房。
艰苦岁月,一茬茬西沙军人在天涯海角叫响“寸土必守”的誓言,守卫祖国蓝色国土。无论多少苦与累,子弟兵一心跟党走。
无数子弟兵的默默坚守,迎来了祖国“春天的故事”,神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标准化营区
数十年艰苦奋斗,迎来旧貌换新颜
雷丙义还在家门口晒太阳,一辆小汽车从巷口驶进来,他的孙子雷亮回家了。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一家三代又可以团圆了。孙子从军那年,爷爷雷丙义和父亲雷建荣很担心:“怕他吃不了那个苦。”
2002年,雷亮穿越茫茫戈壁,来到新疆库尔勒,但他并没有感受到父辈口中的“当年的艰苦”。相反,部队崭新的3层营房,在阳光下闪光的铝合金门窗,铺着瓷砖的走廊……都让这个农家子弟直呼:“比家里条件好多了。”
时至今日,已经离开部队的雷亮,依然记得连队的营房设施:便捷舒适的复合式床架,白色铁皮制式衣柜,功能齐全的阅览室、健身房……特别是每次站连队营门岗哨时,在他身后的新一代标准制式营房,总会让雷亮内心升腾起一种自豪感、荣誉感。
雷亮回忆,入伍12年,宿舍楼翻修了数次,桌椅、床架、衣柜更换3次,太阳能热水器、暖气、洗衣机一应俱全,单位先后修建起设施齐全的俱乐部、士官公寓、来队家属客房……
在雷亮服役的12年里,全军部队基本完成系统标准化营房建设。时至今日,第三代营房已在全军建设完毕,军队后勤建设在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距离雷亮服役的部队驻地几百公里外的神仙湾哨所,官兵们如今住上了拥有高原氧吧、家庭影院、网络教室、太阳能发电站的新一代营房,还联通了卫星电视系统和光缆。
军队住房条件及基础设施的改善,靠的是共和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由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为第2位,工业增加值增长数十倍;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辉煌岁月中,我国在许多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带来了国防建设水平的水涨船高,全军住房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今年,国庆节前夕,第77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程加彬,迎来来队探亲的妻子和女儿。住上崭新的来队家属楼,母女俩高兴得合不拢嘴。部队移防2年来,这是程加彬第一次与家人在新营区团聚。
2年前,程加彬所在部队从千里之外移防至西南腹地,旅里专门对营区来队家属楼进行翻修,还为每个房间配备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沙发等电器家具。更让来队家属高兴的是,家属楼旁边还建起了军营餐厅、理发店、超市,各类生活保障应有尽有。
打仗型营区
营区配套一切为战,战备道路畅通无阻
那年,原北京军区某旅奉命整建制移防,一辆辆军用卡车载着数千名官兵奔赴千里之外的茫茫草原。
从卡车上跳下来,好多官兵都愣住了,所谓的“营房”连一块砖、一片瓦都没有。从那时起,全旅官兵“两地分居”,靠着一顶顶帐篷在草原深处扎下根。
2017年,刚刚组建的新疆军区某旅,搬离刚刚建成的新一代营房,移防至新驻地。迎接他们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营房。
这两支移防部队,前者是后来被誉为“战场磨刀石”的“蓝军旅”;后者则是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大潮中,诸多调整移防部队的一员。
远离繁华城市、以大草原为家的“朱日和之狼”,在一顶顶野战帐篷中磨砺出“战场獠牙”,打破了以往“蓝军必败,红军必胜”的惯例,也在提醒着全军官兵——假如战争明天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承平日久,和平是国家之福,也容易成为军队的“麻醉剂”。正如习主席在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强调: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2018年,全军部队聆听习主席开训动员令。上雪域高原,进深山密林,各部队走上战车林立的训练场。如今,全军营房建设理念开始由“养眼”向“养战”变迁,建设打仗型营院成为各部队共识。
盛夏时节,中部战区陆军某师营区,一场战备演练正在进行——装备启动、车辆编组、物资转运,装甲车沿着直达国道的战备道路,分批次驶向疏散地域。该师领导一语中的:“部队出动顺畅,营区建设聚焦战斗力功不可没。”
“以前重视绿化率等生态指标,居住设施不断完善;如今更加突出向战为战。”参加演练的营房助理员杜凯栋介绍,营区建设正在从“住用生活化”走向“保障实战化”。
杜凯栋是个“老营房”,在他的记忆中,过去营区建设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营房道路建设考虑美观更多些。如今交叉错落的营区内,道路两侧是不同颜色草木修剪成的方向标,部队集合、出动路线以及行进方向等战备要素一目了然。
“今日营区变化,折射的是战备观念更加深入人心。”9月下旬,两位20世纪80年代退役的老战士重返老部队——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目睹营区变化,他们感慨万千:“以前的营房讲究整齐排列,而今的营区建设,考虑训练场地和战备需求,打仗味浓。”
该旅装备管理科科长豆景龙说:“新质战斗力建设等不得,也等不起,资源配置必须瞄准打仗需要。我们想尽办法实现装备库区和训练场地合二为一,平时装备使用与战时紧急出动有机融合。”
营区配套一切为战,战备道路畅通无阻。营区建设从“养眼”到“养战”的发展历程,见证着我军后勤建设向备战打仗聚焦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