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区县融媒体,我后悔了吗?-1000投点融网一月多少钱
截止2022年8月,已有2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这些规模不一的基层媒体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全国各地,承担着区域新闻宣传和舆论治理的社会功能。它们也容纳了数量庞大的新闻从业者。翻开各类社交平台,不少帖主分享出上岸经历和工作体验,大多都是“劝退帖”和“快跑帖”。
那么融媒体工作的真实体验究竟如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是否值得求职er报考?我们和5位来自天南地北的融媒体从业者聊了一聊。
原创|传媒职场(ID:XINCHUANQBJ)
撰文|蒋莎莎
编辑|吴楩
图源|视觉中国(除特殊标记外)
图|传媒职场自制(人名均为化名)
Part.1
曲线入编后,每次采访都要做心理建设
梅梅|入职半年 贵州非省会区县融媒体 记者岗
我是小镇做题家本家,高考后去了北方一所不错的大学,读广播电视专业。毕业后也拿到了贝壳找房天津总部的企业文宣offer,负责内部宣传和策划公司的节日活动。天津的工作很有意思,但是离家太远了。
我家是贵州18线的小县城,所以传媒专业在当地不好找工作,只剩下考编考公的方向。一开始是只想考公务员,但一年只有国考和省考两次机会。有一次考街道的党建办,总成绩第二,败给了自己的初中同学。
在家备考啃老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然后就想不管是事业编还是公务员,先考上再说,索性全部一起考了。当时招聘岗位公示出来,只有这个岗位限新闻专业报考,竞争相对比较小,就报名了。
入职的第一个月,是跟着前辈一起出去,他会手把手地教你拍摄、写稿子。单位分为A组和B组,A组做时政新闻,B组做专题新闻,每隔三个月轮换一次。
体制内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严谨的思想规范,我有点不适应。时政新闻组的工作很死板,就是按照模板去写,时效要求比较高,晚上要编辑刊发就得加班。但如果恰好有一天区里没有新闻,就可以在办公室待一天。
一开始进去的时候觉得很无聊,时常拷问自己,为什么我23岁就要在这么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度过后半生。但是做多了之后,偶尔也觉得蛮有意思,因为你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人,每个方面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在国际禁毒日的时候,有所学校组织小学生去旁听庭审,那个案件特别有意思,嫌疑人卖了三万块钱的非法品给下家,结果下家发现非法品全是冰糖。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B组跑跑专题,偶尔做下活动,一般也不加班,每个月完成六条长稿件的任务量就可以。但是要下基层的时候也挺累,天气很热,又晕车想吐,回来的时候满身都是黄泥巴。有一次不小心把话筒掉到田里去了,幸好还能用,避免了一次新闻事故。
图|受访者提供,梅梅在拍摄展品
只有上岸到入职前的三个月空隙时间里,我是真正快乐的。那个时候你知道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不用上班。工作了之后,每天都有烦心事,天天都想辞职。
因为我超级社恐,不适合这份天天都要见外人的工作。有的时候要做区县各个部门的领导访谈,我负责举话筒,所以得和别人对视,引导他们更放松地去接受访谈。每一次都让我觉得很恐怖。不过我的社恐是心里害怕,但嘴上还是能说,每次都要做心理建设,规划好采访内容和拍摄镜头,出去的时候尽量避免交流。
另外,单位工资太低了,月薪3200,绩效1000,公积金1800。好在物价很低,吃穿不愁,市中心的房价才4000一平米。这边的融媒体几乎没什么年终奖,听说去年年终奖才1000。如果是贵阳的编制,年终奖一般都是在三四万。
等到服务期满,我想再考回贵阳。
Part.2
身边一切都很新鲜,未来我想成为专家型记者
周明|入职4个月 浙江杭州某区融媒体 记者岗
2022年本科毕业之际,我还在河南一家省级教育报刊实习,但后来知道没有转正机会,我开始投其它媒体,《苏州日报》《极目新闻》以及现在工作的这家区融媒体等等,投了很多。
因为实习经历比较丰富,之前还在《洛阳日报》《大河报》《大象新闻》实习过,在学校里的党宣融媒体中心也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我挺符合单位“即招即用”的需求,整个求职过程还蛮顺利。在笔试、面试通过后,我8月份就入职了。
可能是因为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全单位有两三百人,规模甚至超过了我在河南实习过的某些省市级报社。不仅岗位上细分了新媒体、摄影、文字记者,甚至连记者分管哪些镇街、政府部门都划分得一清二楚。不过,单位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往融媒体方向继续融合,只现在还处于探索之中,岗位分工比较细。
在重要时点前后或者有宣传任务的时候,工作会比较忙,剩下的时间就需要自己去发掘选题。我偶尔也觉得很累,但是我对这种强度还是挺适应的。一方面,工作强度也和我对工作价值感的认同度有关。另外一方面,可能是我刚入职,仍然感觉身边一切都很新鲜,自觉还是需要学习,对周遭事物都很好奇。
这份工作满足了我选择新闻专业的期待,每天都认识不一样的人,接触不一样的事情。不像其有的专业,每天都在重复一件事情,如果天天待在办公室处理同样的事情,对我是一种折磨。
就拿最近来说,我去杭州一所大学采访了网上爆火的英语老师,无奈英语水平不够,无法自如地用英语和采访对象深入交谈。
工作最让我觉得心累的是人际关系的维护。比如,如何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打好关系,以便获取新闻线索、推销版面,这也关系到额外的版面分成。
另外,很多东西都是浅尝辄止,和那些专家型记者相比,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应对高层次的采访对象和复杂的社会。
之前去采访一个科技企业的高管,他大谈了一番战略,把我听得一头雾水,采访交流感也很差。虽然最后也能梳理出稿子,但总感觉差点味道,常常会感觉到局限和自卑。
未来,我希望能深层次的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避免未来被取代。
Part.3
融媒体是技能训练营,也是跳板
李丽|今年下半年入职 广东某市市级融媒体 编辑岗
我不是科班出身,本科毕业后在一家传媒公司做了两年文字相关的工作。我个人一直很喜欢深度报道和非虚构写作,对自己的文笔也有信心,所以一直希望进入传统媒体。
我也投过各大报社,通过了一些笔试,但是卡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上。我想他们应该是有不成文的规则,希望招聘一些受过传统媒体正统训练的员工。
后来,我关注到家这边的融媒体招聘。今年下半年,我入职编辑部门,工作以编发为主,偶尔需要编辑外采、剪视频和写稿子。就内容来看,我们更多是地专注于本地新闻。
正常情况下,我们单位编辑分为早、中、晚三班,每天的工作负荷不大。但是撞上突发情况,也会特别忙,会安排人通宵值夜班。
进来工作后,刚开始觉得这份工作不太匹配我的期待。我本身不太能坐得住,更希望出去跑。相比之下,编辑确实蛮无聊、蛮枯燥。但不可否认,编辑工作也让我成长了很多,和以前供职的私企不同,融媒体单位对每个标点和时政用语都有严格规范,对我的耐心和文字功底都是一种磨炼。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对单位有所改观,也有了新的感悟。我之前也抱有刻板印象,担心老家经济不太发达,进这边的媒体可能学不到东西,得不到成长,但接触了才知道周边的同事都非常优秀和全能。平心而论,我们出品的融媒体视频和一些发达地区的媒体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之前我比较喜欢文字,完全没有接触过视频剪辑、包装和出镜采访等工作。但现在我发现只专注一个赛道,只会一种技能真的不行了。平日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也在学习视频剪辑,反复揣摩同事的视频作品,再向他们请教转场和取景的细节。学习新技能也能为我以后换赛道、换平台做铺垫。
Part.4
小城融媒体工作首月,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
艾美|入职三年半 山东某三线城市融媒体 记者岗
不是很建议女孩子报考吧,如果年轻,还可以一试。
工作压力倒不是问题,采访大都是提前规划好需要哪些镜头,去了直接拍,写稿也几乎是固定模板。
但是每天早出晚归,一般晚上回家还要加班写稿子,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且基本没有假期,假期有事儿,反倒需要请假。政府部门工作日上班,搞宣传活动基本都安排在周末,所以越到节假日越忙。
这也和我们单位记者少有关系。整个单位有一百多个人,新闻部、报纸部和专题片部是生产主力,总共就15名记者。我所在的新闻部有4个记者,要负责整个县区的新闻,从时政新闻再到所有乡镇街道的各类新闻,所以超级忙。
我是独生子女,想离父母更近一点。在山东三线小城市,公司很匮乏,没什么满意的去处,再加上山东人又很重视编制,我很自然地加入了考编大军。
由于专业受限,考别的单位只能选择三不限岗位,竞争很大。即便我2020年考融媒体这个岗位,也是2:1500的报录比。
加上从大学就是学新传专业,工作也得心应手。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融媒体的工作方式,不用坐办公室,每天遇到新的人、新的事。说起来,我老公就是第一个月采访的时候认识的,就在单位旁边的机关部门上班。
回老家工作就好在没有房租和通勤压力,我上班骑电动车10分钟就到了,城区从最南头到最北也就半个多小时。只是大部分的中午都很忙,也没办法回家吃饭。
我们工资很死,穷得很稳定。我们事业编平均工资到手5K,公积金1300,没有各种补贴,也没有年终奖。等五年服务期满,我可能会考宣传部的编制,但是这个部门更忙;也可能两年后,生了孩子,就不想再考了。
Part.5
单位考核任务重,达不成会扣绩效
王娜|入职半年 重庆某区县融媒体 记者岗
我2021年毕业,大四签的三方被鸽了,四处找工作也没找到满意的。在家人的强烈建议下,我最终走上了考编之路。
起初我没想考进融媒体中心,虽然我大学学的新闻专业,但我一直不想当记者,觉得当记者很累很幸苦。最后纯粹是因为自己考上了这个岗位,就来了。
我是做民生新闻的,就是扛着摄像机游走在各个乡镇街道、各个机关部门,报道一些具有正面宣传价值的事情,不仅要自己拍摄,回来还要自己剪辑、写稿。因为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作品质量要求一般,所以完成作品过程还比较容易和简单。单位做时政新闻的记者就是跟县领导开会、调研,这块儿对记者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图|受访者提供,王娜为乡村儿童艺术画展做采访
但是融媒体工作压力确实大,主要源于每个月的考核任务。具体考核方式我也就不说了,反正就是不大容易完成。如果完成不了,即使是在编人员也会被扣绩效。
我们采访部的氛围还比较好,年轻人很多,基本都是90后,大家都不是有七八百个心眼的人。部门领导是一个很好说话的大姐姐,在大领导面前也很维护我们。不过采访部也仅仅是单位的最后一片净土,其他部门就一言难尽。
我是异地编,距家300多公里,但我觉得还好吧,不至于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异地编会得抑郁症。所以我觉得异地编也无所谓吧,这个得看个人。不过我也想调回去!
如果想备考融媒体就是多背书,多做题,多考试。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就一定会考上。
总结
区县融媒体具备了新闻工作的时效性强、加班多、外采奔波辛苦等特质,再结合平台影响力和福利待遇来说,可能并不是从业者的首选项。但这类单位也为绝大多数的新闻人提供了一个栖身和成长的临时平台。此外,区县融媒体为思乡恋家的新闻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工资性价比高、通勤时间舒适、工作内容的压力相对低等优势。正如多位采访对象提到的,最关键是弄清楚你的兴趣所在,如果对文字不感兴趣,对外采和社交感到为难,那可能难以认同融媒体工作的价值,也难有成长感。
END